为给孩子“换赛道”香港身份快成中产家庭杀猪盘了


时间: 2025-04-14 23:06:02 |   作者: 驱动器

  香港身份成为中产家庭换赛道的热门选择,中介鼓吹其低成本、高收益,但实际难度远非如此。

  2.华侨联考和DSE考试并非易事,报名人数激增,录取率降低,高分段学霸涌现。

  3.香港公立大学升学率仅为39.8%,剩余60.2%的学生需寻找其他升学方式。

  4.由于香港人口持续外流,港府推出全球抢人大战,优才计划和高才计划获批门槛不断提高。

  5.事实上,香港身份并非唾手可得,需要家庭背景、在港谋生技能和时间成本的支持。

  大约是教育内卷太严重了,疫情开始,跟“换赛道”有关的内容,在社会化媒体上流行起来:

  点开10篇这类内容,至少有9篇都在鼓动中产家长为娃布局香港身份,以此来实现升学逆袭。

  清华北大不是梦,400分轻松上内地名校,DSE(香港高考)轻松上海内外名校,香港身份、内地生活……

  在中介的口中,香港身份“低成本、高收益”,尤其适合不想卷、卷不动的家庭。

  无论是华侨联考还是DSE,甚至于背后的香港教育,并非中介口中那么轻而易举。

  华侨联考,全称“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”考试,又称“全国联考”。每年3月报名,5月考试,6月出成绩、报志愿。

  华侨联考分理工和文史类两大考试类别,每科满分为150分,文理满分均为750分。

  在中介的宣传口径中,华侨联考每年报名人数4000-6000人,高校招生人数也是4000-6000。

  因此,华侨联考的考试压力很小,400分就可以上211,500分冲击985。

  2024年,华侨生考试人数首次过万,一共11145位学生报考,报名通过的学生为10320人,同比增长43%。

  2024年,华侨联考内地高校合计招生6012人,不考虑实际录取情况,预估录取率不超过58.25%。

  高分段上涨明显,这一方面说明大家正在卷高分数线,另一方面也说明华侨联考并非只有躺平的学渣,高分段的学霸也不在少数。

  报名人数增加了、分数线上涨了、录取率变低了……华侨联考,肉眼可见卷起来了。

  当前这波“香港身份”风,始于2019年(我们后面会展开细说)。这一批人才的子女,最早也要2026年才能参加联考。

  这里我们提一句,如想参加华侨联考,孩子必须注销内地身份,拿到《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》(俗称为“回乡证”)。

  所以,香港身份,并不是意味着孩子多了一个护照。想要吃到教育红利,必要时还得二选一。

  DSE考试采取“4+2”模式。4为中国语文、英语、数学、公民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4门必修课,2则可以从19门选修课中选择。

  语数外三科的成绩,可分为以下等级:U(不予评级),1,2,3,4,5,5*,5**。

  在中介的口中,DSE既能申请内地130+所大学免试入学,也可以考取香港名校,更可拿来申请欧美名校。

  这前5所大学分别是:香港大学、香港中文大学、香港科技大学、香港理工大学、香港城市大学。它们的排名均在世界前100之内。

  每年DSE考生约5万人,5所大学面向DSE的招生名额约1万,也就是说,通过DSE,读世界上的排名前100的大学,概率是20%左右。这确实吸引人。

  但不管是读香港名校还是内地名校,都建立在学生可以考出一个好成绩的基础上!

  举个例子,清华2023年DSE招生要求中,多个专业都要求中国语文及英语达到第5级,即5分以上。

  香港前五所学校则更为复杂。以港大为例,2024年,港大经济学要求英语4分以上,中国语文3分以上,数学3分以上,再加两门3分的辅修。

  好大学的不同专业还会有独家的计分方式,以及期待总分。港大经济学的计分方式、期待总分如下:

  总分=1.5*英语分数+1.5*数学+三门最好的分数+0.2*考得最好的第六门分数

  如果按照最低分考,最终算出来的分数为22.6分,与港大期待的32分相去甚远。

  根据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发布的数据,今年DSE考试中,56.4%的学生英语达到3分及以上。

  要知道英语可是香港的第二语言,也有将近半数孩子考不上3分。可见这考试并没那么轻而易举。

  根据香港大学联合招生办法官网发布的信息,今年,申请香港前9所大学(包括8所公立大学、1所自资大学)的本地学生一共39634人,最终15776人录取,占比约39.8%。

  剩下60.2%的学生,就必须寻找别的升学方式,比如等待补录、副学士(即大专)、申请海外高校、复读、应用教育文凭、职业教育等。

  由于大学升学率摆在这,香港孩子从小并不轻松,“升中”(即小升初)与内地相比,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  前段时间,网络爆火的“香港三小只”视频,就揭示出了香港“升中”的冰山一角。

  画面中三位小朋友从左到右依次被皇仁、华仁、英皇录取,这三所学校都是香港Band 1级别的中学。

  要成为Band 1中学的一员,首先要在五年级下学期、六年级上学期、六年级下学期的考试中成为名次排位前33.3%的学生。

  但凡是对升学有点儿要求的香港家长,都会认认真真地对待孩子的这三次考试,以及随后而来的升中。

  三小只中,中间许同学一下课就去补习班,左边江同学虽没有上补习班,但家中一直有1对1家教。

  根据香港商会的数据,2019年-2022年,由于ZZ及疫情原因,香港人口持续外流,4年间减少了21万人。

  人口外流,不仅从香港带走了数以亿计的资产,也带来了人才短缺问题。有部分企业甚至为解决用工荒,计划迁出香港。

  这极大影响了香港的经济活力。于是,香港开启了长达五年的“全球抢人大战”。

  2020年开始,港府增加优才计划配额,从原先的1年1000个变成了1年2000个,2021年,这一数字又翻倍成4000个。

  2022年末,港府推出高才计划,吸纳年薪高于250万港币,或者毕业于TOP 100名单大学的人才赴港。

  看到政策连番放水,中介们纷纷开始行动,鼓动中产家庭换赛道,布局香港身份。

  在中介的口中,家长可以拿着大陆、香港双重身份,尽享子女升学、自己就业等多重优势。

  2024年1-6月,优才计划一共有5614人获批,97%获批人来自内地,97%以上获批人学历在硕士及以上。

  高才计划2024年上半年,一共有20240人获批,94%的人来自于内地,73%的人年薪高于300万港币(约275万人民币)。

  如果想要转成永居,获得100多个国家免签等福利,需要在接下来的7年中,续签两次。

  续签的要求不低,必须证明与香港的强联系,比如租房/买房记录、香港保险、消费记录、出入境记录等。

  如果在香港无固定住所,且有180天以上的离港记录,就极有可能没办法续签,此前的努力也就打水漂了。

  这意味着,中介口中“香港身份、内地生活”,只可能建立在港资公司外派内地的基础上。

  在香港,8平米以上的房子,月租金都能到8000港币,再加上吃饭、交通、社交、教育等支出,一胎家庭每年开销八九十万,都已经算很省了。

  香港身份这个“羊毛”,本质还是要看家底厚不厚,或者能不能在香港赚到钱,没有中介说的那么唾手可得。

  它牵一发动全身,不仅影响孩子的未来,也会对共同生活的亲属的生活、事业造成极大影响。

  本文也并不是一篇劝退文。我们力图在全网都是通稿的情况下,给大家呈现一些真实的数据信息,帮家长们了解更全面的信息。